家庭教育的目的--做人
家庭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必然有自己的目的。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后代健康发展。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同,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家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后代的行为习惯、思想品质、心理品质、人生的方向等方面施加影响。所以,家庭教育的唯目的就是引导孩子如何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家庭教育的目的--做人
尽管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寄托着各种各样的目的,但是“做人”始终是家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一切家庭教育活动的主线。
做一个正常的人
把做一个正常的人作为家庭教育的目的,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但是,根据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来看,家长把眼光放低一点,让孩子在做人的基本方面得到正常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所谓正常其实是人的共性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主要包括身体正常和心智正常由于当今青少年过多接触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并没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事实上却是相反。国民体质监测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能连续10年整体下降。青少年肥胖率年年上升,肌力、爆发力、耐力等指标连续下滑,其中,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已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已连续20年下降。
与身体素质状况堪忧相比,现在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似乎更不容乐观。据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座谈会公布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行为问题检出率就达12.9%。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2020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神经心理问题的儿童与青少年将增加50%以上,这些问题将成为导致儿童青少年疾病、残疾和死亡的前五位原因之一
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学习困难、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性心理扭曲、情绪不稳定、自我失控、心理承受能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缺乏同情心和责任心等,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厌学、逃学以及自虐与暴力等现象。从学习到人际关系和情绪以及人格和青春期性心理类问题,都标示着现在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