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和其他、谦虚是美德、说勤俭
朋友和其他
暮春时节,又邀了几位朋友在家小聚。虽然都是极熟的朋友,却是终年难得一见,偶尔电话里相遇,也无非是几句寻常话。一锅小米稀饭,一碟大头菜,一盘自家酿制的泡菜,一只巷口买回的烤鸭。简简单单,不像请客,倒像家人团聚。
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
说也奇怪,和新朋友会谈文学、谈哲学、谈人生道理等等,和老朋友却只话家常,柴米油盐,细细碎碎,种种琐事。很多时候,心灵的契合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
朋友新烫了个头,不敢回家见母亲,恐怕惊骇了老人家,却欢天喜地来见我们,老朋友颇能以一种趣味性的眼光欣赏这个改变。 年少的时候,我们差不多都在为别人而活,为苦口婆心的父母活,为循循循善诱的师长活,为许多观念、许多传统的约束力而活。年岁逐增,渐渐挣脱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开始懂得为自己活,照自己的方式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不在乎别人的批评意见,不在乎别人的诋毁流言,只在乎那一份随心所欲的舒坦自然。偶尔,也能够纵容自己放浪一下,并且有一种恶作剧的窃喜。
就让生命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吧,犹如窗前的//乌桕,自生自落之间,自有一份圆融丰满的喜悦。春雨轻轻落着,没有诗,没有酒,有的只是一份相知相属的自在自得。
夜色在笑语中渐渐沉落,朋友起身告辞,没有挽留,没有送别,甚至也没有问归期。
已经过了大喜大悲的岁月,已经过了伤感流泪的年华,知道了聚散原来是这样的自然和顺理成章,懂得这点,便懂得珍惜每一次相聚的温馨,离别便也欢喜。
节选自(台湾)杏林子《朋友和其他》
谦虚是美德
谦虚是人类的美德。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它从正反两方面对其进行了精辟的总结。
对于一个人来说,谦虚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好处:一是谦虚使人进步。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怎样聪明博学,他的知识与人类整体的知识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凡才识越高的人,越是明白这个道理,因而越是虚心好学,严以律己,持之以恒,也越能成就大事业。
二是谦虚赢得好感。谦虚的人言谈举止谦恭有礼,不专断、不傲慢、不自以为是,在交往中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容易得到忠告、帮助和真诚的合作。一个处处得到好感的人,他的事业之船等于悬挂了顺风之帆,其成功也就不言而喻。
骄傲的人喜欢自吹自擂,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他往往喜欢依附于他或谄媚于他的人,而对于比自己强的人往往心怀忌恨。骄傲的人总是低估对手的能力而麻痹轻敌,历因此不断重演着“骄兵必败”的悲剧。
由于谦虚是一种美德,人世间便有了假谦虚以博取好感好名声的人,谦虚变成了某些用于装饰的门面话。但是,这种假谦虚很容易被人识破,因为它缺乏真诚,缺乏行动。口头说了很多谦虚的话,实际上的所作所为却很自负骄傲,或者口头上表示虚心接受批评意见,过后依然是我行我素,坚决不改,这怎么叫做谦虚呢?
说勤俭
勤俭,就是勤劳俭朴,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在我们党和国家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当中,就有许多勤劳俭朴的典范,如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徐特立。还有,像大家非常熟悉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和雷锋战士,他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事迹影响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有人说,在艰苦创业的年代里要勤俭,那是因为生活艰苦,物质贫乏,现在生活好了,物质丰富了勤俭就没有必要了。真的是这样的吗?在这里,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得到启示。
爱国华侨巨商陈嘉庚先生家资巨万,非常富有。他在对祖国和人民有益的事业上十分慷慨,五十年代,他为祖国的教育事业捐资达数亿元,此外,在三四十年代,他还为抗战筹集了大批资金。但是,他在生活上却一贯非常简朴,甚至到了别人难以理解的地步。在较早的年代,电厂供电到晚上10点就停止了。陈嘉庚先生就点蜡烛继续工作,他用来做烛台的是捡来的一个断把破瓷杯。有人劝他买个烛台,他却不答应。他有一把雨伞,到他逝世时已经用了20年。时间长了,伞布破烂,他就让侄媳妇为他缝补。后来无法缝补了,他又让侄媳妇买块布来更换腐朽了的旧伞布。他常说:“该用的钱,几千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
听了以上陈嘉庚先生的故事,相信你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所赞誉、所褒扬的一种美德,在物质贫乏的艰苦岁月里需要提倡,在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的时候更不应该忘记。让我们都牢牢记住这样的一句至理名言吧:“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